在超声检查中,耦合剂是不可或缺的辅助材料,它能消除探头与皮肤之间的空气,确保超声波顺利传导,从而获得清晰的影像。但当耦合剂过期后,还能继续使用吗?答案是否定的,这需要从其成分、性能变化及潜在风险等多方面客观分析。
从物理性质来看,过期的耦合剂可能会出现质地改变。正常的耦合剂通常是凝胶状,质地均匀、细腻,能很好地贴合皮肤和探头。而过期后,可能会变得黏稠度下降,出现分层、结块甚至干涸的情况。这种物理性质的改变会导致其无法紧密填充探头与皮肤之间的空隙,空气残留会严重影响超声波的穿透和反射,进而使检查图像模糊、失真,可能造成误诊或漏诊,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。
化学性质的变化同样不容忽视。耦合剂的主要成分包括水、甘油、丙烯酰胺等,这些成分在过期后可能发生化学反应。例如,某些成分可能分解产生有害物质,或者滋生微生物。这不仅会影响耦合剂的声学性能,还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。尤其是对于皮肤敏感的人群,使用过期耦合剂可能引发皮肤瘙痒、红肿等过敏反应,给患者带来不适。
从卫生安全角度考虑,过期耦合剂的卫生状况难以保证。耦合剂在生产过程中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,以确保无菌或低菌状态。但超过保质期后,包装可能出现微小破损,或者内部成分发生变化,导致细菌、霉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。在超声检查时,耦合剂直接接触皮肤,若存在大量微生物,可能通过皮肤微小伤口进入人体,增加感染的风险,对患者的健康构成威胁。
此外,使用过期耦合剂还可能影响医疗操作的规范性。医疗行业对各类耗材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,保质期是重要的参考标准。使用过期耗材不仅违反操作规范,还可能在出现医疗纠纷时引发责任认定问题。